台灣邁向綠色競爭力!低碳建築兩大規範正式上路
政策解讀

台灣邁向綠色競爭力!低碳建築兩大規範正式上路

大衛 曾曾
unep.webp?itok=Nd5YJhS7

(圖/https://WWW.unep.org/)

台灣低碳建築邁向淨零 排放規範大翻轉

近年來,台灣的氣溫不斷創新高,2024年9至11月更刷新自1951年以來的秋季平均溫度紀錄,氣候變遷的威脅已迫在眉睫。然而,鮮少人意識到,我們每日居住或工作的建築物,其實是環境變遷的主因之一。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在2022年的報告指出,建築業的碳排放佔全球總量的近四成,遠超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業。為了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世界各國紛紛推出建築節能與減碳措施,例如加拿大溫哥華於2024年制定《建物碳排管制法案》,規範建築能源使用與碳排強度,並以高額罰款促使業界遵守。

bf436e6a-3338-4f00-8ede-0acfb404d64d.jpg

(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台灣建築邁向淨零 新規範啟動

儘管台灣並非《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的締約國,卻已將碳排減量目標入法,並將建築業列為四大關鍵減碳領域之一。根據政府規劃,到2050年,台灣所有新建建築須達到近零碳標準,超過85%的既有建築也須完成低碳轉型。

為達成此目標,內政部將於2025年正式公告《新建建築物節約能源設計標準》和《建築物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標準》。前者聚焦於建築節能設計,涵蓋照明、電梯、通風系統等節能措施;後者則要求大型屋頂建築安裝太陽能光電系統,逐步提升建築物的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689b92ec-5b5d-48af-b1dd-ae0267c8aec2.jpg

(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從節能到全生命週期減碳

建築業的減碳挑戰並不僅限於使用階段的能源消耗,還包括建材生產、運輸、施工及拆除過程中所產生的「蘊含碳排」。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指出,未來台灣的低碳建築標章將涵蓋全生命週期碳排放,提升節能標準至50%以上,同時要求使用經認證的低碳建材,以達成近零碳目標。

此外,政府採取「先公後私、先新後舊」的策略,自2023年起,所有新建公有建築須取得綠建築標章及建築能效認證,並將規範逐步擴展至民間建築。目前已有九成以上社會住宅符合能效一級以上標準,為推動低碳轉型樹立了良好範例。

低碳建築的無限商機與挑戰

隨著政策推行,建築業的低碳轉型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然而,這同時也為產業帶來重大挑戰。建築業者普遍擔憂轉型成本可能推高房價,尤其是碳足跡計算和低碳材料選擇等技術門檻,讓許多業界人士感到不安。

即便如此,低碳轉型仍為建築業帶來巨大商機。專家指出,政府規劃投入數千億預算支持碳排減量,涵蓋建築設計、能源管理和智慧節能等領域。若能掌握技術與資源優勢,不僅能在國內市場站穩腳步,更能以低碳建築打入國際市場。

1736154147.jpg

(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建築產業的未來藍圖

低碳建築不僅是一場環保革命,更是一場全產業鏈的創新轉型。業界已經成立「台灣智慧淨零建築產業聯盟」,致力於推廣節能減碳技術,並優先鎖定高耗能的產業園區進行宣導與應用。

對建築業而言,轉型過程雖充滿挑戰,但也意味著機遇。無論是推動低碳建材技術的升級,還是建築設計的創新,台灣建築業正處於決定未來市場格局的關鍵時刻。

轉型之路雖然艱難,但透過政策引導與技術創新,台灣的建築業勢必能在低碳時代中脫穎而出,為全球淨零目標貢獻力量。

找房趣House91
(文/ 曾大衛)

相關新聞
新聞
社子島區段徵收引熱議 臺北市府強調開發具公益性與必要性 拆遷戶享先安置後拆遷保障 9月 11, 2025
社子島區段徵收引熱議 臺北市府強調開發具公益性與必要性 拆遷戶享先安置後拆遷保障

社子島區段徵收引熱議 臺北市府強調開發具公益性與必要性 拆遷戶享先安置後拆遷保障

新北市長侯友宜檢視淡北道路施工現場 力拚118年6月完工 淡水往返臺北將更順暢 9月 11, 2025
新北市長侯友宜檢視淡北道路施工現場 力拚118年6月完工 淡水往返臺北將更順暢

新北市長侯友宜檢視淡北道路施工現場 力拚118年6月完工 淡水往返臺北將更順暢

都市計畫變更與區段徵收雙管齊下 臺南科技產業專區正式開發 9月16日公聽會說明產業轉型細節 9月 10, 2025
都市計畫變更與區段徵收雙管齊下 臺南科技產業專區正式開發 9月16日公聽會說明產業轉型細節

都市計畫變更與區段徵收雙管齊下 臺南科技產業專區正式開發 9月16日公聽會說明產業轉型細節

× LINE QR Code